欢迎进入长春人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人民话中医 | 学中医,怎能不懂阴阳学说!


导读:很多人觉得阴阳学说玄之又玄,且给人一种神秘莫测、奥妙无穷的感觉。作为中医的核心内容,阴阳学说不知是多少中医学者心中一直纠结不清的谜团。阴阳学说到底是怎样的,该如何理解呢?且看今天的文章,为您细细解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11.jpg


对立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如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阴阳的对立统一是“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实质。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否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在人体,生命现象的主要矛盾是生命发展的动力,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用阴阳来表述这种矛盾,就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则生命物质为阴(精),生命机能为阳(气)。 


其运动转化过程则是阳化气,阴成形。生命就是生命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阴精与阳气、化气与成形的矛盾运动,即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了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有斗争就要有胜负,如果阴阳的对立斗争激化,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胜负、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阴阳的对立是用阴阳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2、阴阳互根


12.jpg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故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景岳全书•阴阳篇》)。 


“阴阳互根……阴以吸阳……阳以煦阴……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素灵微蕴》)。阴阳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两个方面的不可分离性。中医学用阴阳互根的观点,阐述人体脏与腑、气与血、功能与物质等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 


1、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 


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不仅要注意其差异性,而且还要注意其统一性,即相互关联性,从差异中寻找统一。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运用阴阳来分析说明。如上属阳,下属阴,没有上之属阳,也就无所谓下之属阴;没有下之属阴,也就无所谓上之属阳。 


所以说,阳依赖于阴,阴依赖于阳,每一方都以其对立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如果事物不具有相互依存的关联性,并不是统一体的对立双方,就无法分析其阴阳属性,也就不能用阴阳来说明了。 


2、阴阳互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因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与阳相互依赖,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所以事物的发展变化,阴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就人体生理活动而言,各种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又必然消耗一定的能量(阳)。 


阴阳学说把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概括为“阴平阳秘” “阴阳匀平”,即人体中阴阳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基本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就是阴阳双方在量的变化上没有超出一定的限度,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所以人体脏腑活动功能正常。 


只有物质和功能协调平衡,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所有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都是如此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正常的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乃至危及生命。 


如果人体内阳气与阴液、物质与功能等阴阳互根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一方已趋于消失,而使其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呈现孤阳或孤阴状态,这种阴阳的相离,意味着阴阳矛盾的消失,那么生命也就即将结束了。 

  

3、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代表着相互关联的事物双方或一个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因而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也是以它们的相互依存、相互为根的关系为基础。因为阴阳对立的双方没有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阴阳消长 


13.jpg



消长,增减、盛衰之谓。阴阳消长,是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内的消长,体现了人体动态平衡的生理活动过程。如果这种消长关系超过了生理限度,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或偏衰,于是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失调,疾病就由此而生。 


在疾病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程。一方太过,必然导致另一方不及;反之,一方不及,也必然导致另一方太过。阴阳偏盛,是属于阴阳消长中某一方“长”得太过的病变;而阴阳偏衰,是属于阴阳某一方面“消”得太过的病变。 


4、阴阳转化


14.jpg


转化即转换、变化,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故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理,极则生变。 


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与功能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如营养物质(阴)不断地转化为功能活动(阳),功能活动(阳)又不断地转化为营养物质(阴)就是阴阳转化的表现。




网站首页 | 电子地图 | 意见留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