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人们的身体和情绪也像季节一样变化,天气的变化决定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要讲养生,天气的温度、湿度都需要注意。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黄帝内经》中如是说。
春生夏长,就是春天种下植物,夏天就一直开生长,这是生长旺盛的时候。夏天“天地气交”,我们的生命靠日光、空气、水。温暖会生长,寒冷就可能死亡。
“万物华实”,夏天是万物繁盛的时节。 所以,早睡早早。“无厌于日”,不要过分在太阳下面活动。“使志无怒”,在心理的修养上少发脾气,换句话说: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使华英成秀”,让大地上的万物成长茂盛。
“使气得泄”, 《易经》讲,成长的时候就开始死亡,当你死亡的时候即开始成长,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时候就要意味着也要有完结的时候了。
《庄子》内篇告诉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婴儿生出来以后,这个婴儿已经比昨天老,生生死死很快地在变化。所以《庄子》也引用孔子告诉颜回的四个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无常。
因此,夏季要学会善养自己的意志,“若所爱在外”,思想情绪都喜欢发泄出去。“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四气调神”,就是讲夜睡早起,不要发脾气。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夏天汗多口干,我们的朋友非讲话不可,他内在已经感染,暑气浮在外面。“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这个时候讲病相,身体像火烤一样,汗很多。
如果外面湿度太高,我们穿得不对,湿气就浸进来了。要注意,人的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这个水不流畅就满了,就发湿气。实际上是伤到气,也是中风的一种。
《黄帝内经》中,第一篇就是说人了解阴阳六气,阴阳就是正面、反面,阴阳两个字是代号,什么事都是相对的。十二个月当中有六种变化,所以说是六气。
哪六气呢?风、寒、暑、湿、燥、火。马上到三伏天了,《黄帝内经》讲的燥、热、火这个季节,身上难受,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最严重。这是讲体外的感受。
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也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以养生之道来讲,夏天反而要喝热的,吃热的。这里地球自然的物理。
整理自《老子他说》《我说参同契》《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