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学中医时,一老师说,有些医术平平的庸医,看不明白病,就给患者开四物汤,或再加减几味中药。
还别说,也很管用,几乎超过一半病人的病情都能缓解,尤其是女性患者见效者甚多。
原来,奥秘就在这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方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组成,能补血和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想要健康,自然就应先调整血循环,心主血脉,血脉通畅了,很多病自然会不药而愈。这就是医术差治病也能见效的奥秘。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心脏是全身的发动机,通过不停的跳动,昼夜为四肢百骸输送血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这个层面看,治病先调心,自然有其科学的一面。
然而,中医的调心,还有更深层的一面。中医治病,首要的是对人内心(情志)的调节。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精通医道,曾说过:
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古代高明的医生,能治疗人的心病,让人身体无病。现在的医生,只知道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不知道调整人的内心,这是祛病不寻根,想要让病全消,是很愚蠢的。就算是病情暂时有了缓解,也是庸医。
现代医学对于发病率极高的肿瘤,采用的基本是切除的治疗方法,可切除后不久就会发现,新的肿瘤又长了出来。这就像蘑菇,采了一茬又长一茬。在中医看来,症瘕痞块这类疾病(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主要与人的情志有关,在疏肝解郁的同时,重点是解开患者思想上的疙瘩。
如今,对内心的调节越来越受重视,包括情绪发泄法,情志疏导法等多种心理疗法被应用于治疗疾病当中,而且效果显著。当代医疗水平的发展,逐步印证了中医以道疗病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正如古医书中所载:【慨然领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静,疾病自然安康,能如是,则药未到口,病已忘矣。】
注:本文由老君炉微信公众平台原创发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